消夜減重法

2009061121:15

消夜減重法 醫師甩3 5公斤 一天別超過1500大卡 才有效

 

 

 

開業醫師黃祥哲一年半前開始減肥,他昨天拿著肥胖時期的40吋腰圍褲子比較。(記者林相美攝)

醫師黃祥哲設計的消夜減重法,食材均富含必需胺基酸,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,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。(記者林相美攝)

 

每餐控制100大卡 實行一年半瘦下來

記者林相美/台北報導

吃消夜不再是減重禁忌?開業醫師黃祥哲昨天分享自創「消夜減重法」,讓他一年半瘦35公斤 ,由原本的113公斤 瘦到78公斤 。他解釋,睡前兩小時吃堅果、肉類、蛋類、茶類等含必需胺基酸的食物,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,提高身體新陳代謝率10%15%,一個月可瘦2公斤 到4公斤 。

35歲、身高178公分的黃祥哲回憶,他從高三開始發胖,試遍常見減重法,也曾服用減肥藥,最痛苦是斷食減重法,還曾在研習時,虛弱到差點昏倒於手術台,不過效果始終有限,最胖時,到火鍋店,一次可涮5盤到6盤肉。

含必需胺基酸食物 刺激生長激素分泌

為了減重,黃祥哲晚餐特地減量,原本晚餐要吃兩大碗白飯、2份到3份肉,但減重時,白飯只吃半碗,每到深夜,肚子餓得受不了,他開始翻閱期刊,有研究報告提及,增加人體生長激素,可幫助減重;有一篇提及植物胺基酸能幫助減重,於是設計一套以高蛋白食物為主的食譜,並搭配每週運動兩次,上健身房或游泳。

黃祥哲強調,每餐消夜控制在100大卡,肉類約100克 到200克 ,例如雞胸肉、火雞肉、豬肉、牛肉、清蒸魚片;蛋類如糖心蛋、茶葉蛋、水煮蛋;有些堅果類油脂成分高,建議僅搭配銀杏子或葵花子,每次消夜約5顆,加上無糖茶飲,即為消夜。

黃祥哲解釋,上述食物含有精胺酸、鳥胺酸、麩醯胺酸、離胺酸,刺激腦下垂體前葉,分泌生長激素,提高基礎代謝率,燃燒脂肪。理論上注射型的生長激素可達到類似效果,但若每天施打,花費甚高;坊間販售保健食品胺基酸也有同樣效果,但劑量難以掌握。

黃祥哲說,消夜減重法是少量多餐,早上一個夾蛋三明治,不可加美乃滋;中午一個市售便當,若太油以茶水過濾;晚上6時至7時吃晚餐,半碗白飯及一般配菜;晚上10時吃消夜。

黃祥哲強調,消夜減重法在晚餐後,不可以吃澱粉類;吃消夜的時間點是睡前兩小時,每天睡足7小時到8小時。不過,腎功能不佳、限制飲水量者不適用。

 

一天別超過1500大卡 才有效

記者林相美/台北報導

消夜減重法訴求以含有必需胺基酸的食物,促進生長激素分泌,增加新陳代謝率,進而減重。對此,國內其他減重醫師認為,類似理論非主流,也尚無定論,減重最重要的仍是「總量管制」,一天整體攝取熱量控制在1500大卡以下。

北醫體重管理中心醫師劉燦宏指出,紅酒加起司、胺基酸減重法均宣稱可刺激生長激素、增加新陳代謝,但此套理論不是減重的主流觀念,不適合減重者長期使用。

台大醫院兼 任主治 醫師王世晞表示,減重者每天控制熱量於1500大卡,消夜減重法每天僅攝取100大卡,推估影響減重的成效應該不大。

王世晞認為,消夜減重法的概念傾向「少量多餐」,在整體熱量不變的情況下,調整用餐時間。例如他因看診,無法正常吃晚餐,晚上9時到10時才能吃飯,但只要一天進食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,仍可能達到減重效果;「少吃多動」是減重不變的原則。

劉燦宏強調,即使消夜只攝取100大卡熱量,但「熱量畢竟是熱量」,不可能憑空消失;即使增加生長激素,但消夜吃進熱量,一增一減,減重效果令人質疑,何況消夜的熱量可能超過100大卡。

劉燦宏提醒,晚上9時以後,最好不要進食,因為9時以後,副交感神經旺盛,交感神經弱,消化吸收好,但不會消耗。他強調,減重時低卡路里最重要,男性一天不要超過1500大卡,女性介於1000大卡到1200大卡。